


“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p>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鼓舞人心。
中醫藥振興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支撐。
當前,中醫藥人才培養遇到了哪些問題?
又有哪些解決對策?
兩會代表委員們展開了熱議。
中醫藥振興發展需要人才支撐
“人才培養在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比珖舜蟠?、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尤其應該重視對骨干、領軍及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司富春表示,中醫藥的振興發展需要加強培養德才兼備的多層次高質量中醫藥人才。
“中醫藥的標準化是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關鍵,人才是標準化戰略推進的重要保障。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中醫藥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是推進中醫藥標準化戰略研究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比珖f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吳煥淦表示。
“醫教協同對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十分重要,但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臨床教學基地的規模和能力與中醫藥教育高質量發展不相適應的情形?!比珖f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曾芳認為,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關鍵在于人才,在于培養出大量對中醫藥文化有深切認同、對中醫藥理論有深刻領悟、對中醫藥實踐能力有深入掌握、對中醫藥科研創新有深度認知、對中醫藥事業有深厚情感、對中醫藥發展有強烈擔當的卓越中醫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郭玫表示,人才作為中醫藥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是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得以繼承和創新的載體,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關系到中醫藥傳承、發展和創新的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理事長龐國明表示,發展中醫藥事業,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隊伍是關鍵。但目前,基層中醫的現狀不容樂觀,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縣級中醫院只有少數年齡較大的中醫在從事中醫診療活動。更嚴重的問題是后繼乏人,我國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中醫院校畢業生,他們理應擔負起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重任,但受制于工作條件、薪酬待遇、個人發展空間等多種現實因素,這些畢業生不愿意到基層工作,基層中醫院、中醫館難以引進人、留住人,中醫藥人員比例嚴重失調,難以滿足基層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新需求。
創新模式培養中醫藥人才
如何培養中醫藥人才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關鍵,這一點是代表委員們的共識。
“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培養,要著眼于服務人類健康的全生命周期,以培養滿足健康中國建設所需要的各級各類醫學人才為目標,圍繞中醫藥人才的核心能力,打造一支中醫藥人才隊伍。雖然任重道遠,但是我們已經啟程?!睆埐Y說。
司富春認為,要進一步擴大中醫全科醫生、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規模,加強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專業實踐能力強的基層中醫藥技能型、應用型人才。要大力培養中醫預防、養生、保健、養老、中藥材種植等服務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高質量職業技術人才。
曾芳表示,在人才培養中要突出“六個”注重,即注重以德育人,用價值教育引領知識教育,筑牢“仁醫”本色;注重以文化人,用傳統文化教育涵養專業教育,凸顯人文底色;注重以典啟智,加強中醫經典課程教學,突出思維特色;注重以行促知,強化臨床實踐訓練,提高技能成色;注重跟師學習,全程融入師承教育核心要素,突出師承亮色;注重創新引領,全面開戰科研訓練,彰顯時代風采。
龐國明表示,為更好發揮名老中醫專家作用,應建立相關人才梯隊培養制度。以名老中醫為基礎,構建合理的人才梯隊,通過建立名老中醫專家工作室,鼓勵院內名老中醫專家帶徒,對于市級以上名老中醫以及確有一技之長的中醫專家,可參考關于開展名老中醫帶徒工作的相關經驗,讓青年醫師跟師學習,更好地為基層中醫院培養并建立中醫藥人才的后備梯隊。
基層中醫藥能力提升工程培訓項目
培養中醫藥人才,既是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醫藥人才培養,歷來強調“厚基礎、重傳承”,習誦經典、精通醫理,都非一時一日之功;跟師臨證、培養中醫思維、提升技能,更需日積月累、實踐揣摩。為更好培養中醫藥人才,助力基層醫療事業發展,由世中聯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辦的“基層中醫藥能力提升工程培訓項目”,在全國已經開展多年,該項目的開展,為持續提升基層中醫藥人員專業技能,增強城鄉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奠定堅實基礎。
基層中醫藥能力提升工程培訓項目,自開展以來始終以實操技能的傳授和反復訓練為目的,使學生既能掌握中醫藥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培養中醫思維和進行臨床實踐,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有責任、敢擔當、有志向、能奉獻的新時代中醫技能類人才。
主要培訓課程
世中聯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世中聯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成立,是國務院所屬部門人力資源專業服務機構之一,是我國為中醫藥行業特別設立的專業人才服務機構。
世中聯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作為基層中醫藥能力提升工程培訓項目主辦機構,設立項目管理辦公室,充分考慮學員培訓體驗,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服務,從學員前期項目咨詢、指導報名、中途難題解惑、教材發放、考試注意事項提醒等各個環節,提供專業、細致、認真、熱情的服務,跟蹤整個培訓過程,提供服務保障,提高培訓教學質量,更符合當下人們學習習慣。
該項目經過幾年的順利開展,為多地基層醫療機構培養了一批理論知識扎實,實操技術過硬的技能型人才,滿足當地社會所需。未來,希望能聚集多方優勢開拓技能人才培訓新天地,為廣大基層從業人員帶來實質性的技能培訓,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能型、技術型人才,不斷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聯系電話:400-0606-40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住邦2000商務 中心1號樓東配4層
傳真:010-85912710
版權所有:北京藏象集團有限公司